今年以来,我州牢固树立全面小康是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精准扶贫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贯彻省委精神,着力谋划部署工作。州上制定了“1+18”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配套实施意见和方案,各县市制定了“1+19”、“1+20”等文件。州上将目标任务确定到县、乡,个别到村,县市将目标任务分解到村、户和人,目标更具体、任务更细化。在脱贫时序上,各县市分“三步走”实现基本脱贫时序不变,即在去年舟曲、玛曲两县基本脱贫基础上,今年夏河、合作、碌曲三县市基本脱贫,明年临潭、卓尼、迭部三县基本脱贫。在此基础上,各县市向整体脱贫水平迈进,力争2017年八县市全部脱贫。
夯实工作基础,着力完善建档立卡。上半年,全州按照2014年脱贫16027户、7.02万人完成实名制“销号”管理,按照今年计划脱贫10365户、4.2万人完成实名制识别登记。各县市对建档立卡数据进行修正,最终确定2014年全州脱贫出库10365户、4.54万人,今年计划脱贫9265户、4.2万人。在村民代表提名+民主评议初选贫困户名单的基础上,再按照“三公示一公告”程序开展工作。从督查抽查情况看,建档立卡准确率在95%以上。
细化扶持措施,着力搭建信息平台。在建档立卡成果基础上,逐村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对接精准扶贫配套文件,对症下药,逐级采集、分析、整理、录入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措施、项目、资金、效果和帮扶单位、责任人。全面完成284个重点村和今年计划脱贫的9265户4.2万人的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进行了除今年计划外的1.94万户、8.38万剩余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信息采集录入。
精准到村到户,着力创新扶持模式。研究提出了合作社带动、村户共享、定点补缺、片区综合治理、土地流转五种精准扶贫模式。各县市因地制宜,灵活选择扶持模式,扶贫工作基本实现了由“大水漫灌”向“精确滴灌”的转变。截至目前,全州落实到位中央和省级专项扶贫资金22595万元,州、县市落实扶贫专项资金3157.76万元,预计达到地方财政收入总量的3.5%。全州围绕18个扶贫攻坚特困片带整合各类项目资金7.6亿元。积极衔接省扶贫办启动了互助资金全覆盖工程,年底全州所有行政村将得到互助资金扶持。同时,还组织实施了电商扶贫、光伏扶贫试点,积极开展了甘南州中部地区车巴特困片带省级精准扶贫示范区建设。
聚合扶贫效应,着力强化扶贫格局。坚持主要力量围绕精准扶贫聚焦,主要资源围绕精准扶贫配置,主要业绩围绕精准扶贫检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更加强化。在党委政府层面,精准扶贫成为真正的“一把手”工程。在业务部门层面,州、县市扶贫办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平台和推进机制。在行业部门层面,各部门坚持项目向特困片带、贫困村倾斜,为精准扶贫提供了强大支撑。在社会帮扶层面,各级帮扶单位注重在人才、产业、社会事业方面强化支援,使帮扶工作领域和空间得到拓展,省内“七市九企”援助工作全面转向扶贫攻坚。在贫困群众层面,通过建档立卡、大数据平台和扶贫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群众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成为精准扶贫的真正主体。
破解重点难点,着力开展调查研究。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深入贫困乡村、贫困户,全面掌握精准扶贫第一手资料,科学谋划扶贫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精准扶贫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特别是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和旅游扶贫等重大思路,为进一步深化和提升精准扶贫提供了路径和平台。
落实主体责任,着力加强资金监管。严格执行扶贫项目公示公告、日常监管和报账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了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完成了2014年扶贫项目资金的专项审计,认真开展了查漏补缺和整改工作,确保了扶贫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同时,通过开通甘南扶贫网、印发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手册、开展互助资金规范提升年活动等方式,最大限度宣传扶贫工作,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狠抓工作落实,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州、县、乡三级均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州长(县市长、乡镇长)任常务副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干部包县联乡进村入户抓扶贫的工作机制,启动实施了“千名干部挂职精准扶贫行动”。目前,州县共选派285名优秀青年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405个,人员1532人。同时,强化扶贫体系建设,在州扶贫办增设了扶贫资金监管科和行业扶贫协调科,并增加了人员编制,县市成立互助资金监管机构,乡镇普遍成立扶贫工作站,确定了人员队伍。(薛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