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州渔业技术推广站传出好消息,该站首次试养西杂鲟鱼取得成功。能让这种珍贵的淡水鱼在青藏高原玛曲县冷水中生长,着实是一件稀罕事。
走进渔业技术推广站的养殖场区,记者看到几名技术人员正在对养殖池进行清塘、消毒作业。按照技术人员的指引,记者仔细观察,看到很多鱼在水中快速游动,争相抢食,大部分鱼背部为棕灰色,还有些是褐色,身体修长呈细纺锤形,裸露无鳞,背有5行菱形骨板,正是西杂鲟鱼。
技术人员王宏良说:“我们这次引进了460尾鲟鱼幼苗,经过一年零六个月的池塘试养,目前长势良好,最大的体长61厘米,体重达到2100克,小的也有43厘米长1500克重。经过一年多的试验养殖,我们取得了在高海拔冷水中养殖西杂鲟的相关数据资料。”
据了解,西杂鲟是雌性史氏鲟和雄性西伯利亚鲟的杂交一代,是珍贵的淡水鱼类,具有抗逆性强、病害少、适温性广等优良的生物学性状,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王宏良介绍,推广站渔场养殖用水常年恒温,水温在9℃-11℃之间,是天然养殖虹鳟鱼的理想水源,但鲟鱼养殖要求水温在18℃-23℃,低水温对鲟鱼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技术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和客观制约因素,发扬甘南精神,积极探索、多次试验,攻克了鲟鱼无法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冷水中养殖的技术难题。该试验项目的开展,为今后在甘南州高海拔地区养殖鲟鱼提供了第一手科研资料,使全州渔业养殖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上有了最新技术支撑。(记者 马云 实习记者 董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