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潭县店子乡岐山村马营河社南坡,有一片占地840多亩的人工林,全是笔直的华北落叶松。每到夏天,树木郁郁葱葱,林子里鸟语花香,是村子里一道美丽的风景。这是临潭县面积最大、唯一长成的人工林。
这片人工林之所以能够长成今天的样子,和护林员董成奎密不可分。完全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董成奎,压根就没有这片树林。
1988年4月,临潭县农林局组织店子乡群众在马营河社南坡植树造林,5月份造林完成。因董成奎办事认真,有责任心,乡上想让他当护林员。征求他的意见时,董成奎没有多想,欣然同意。当时他30多岁,正值盛年。从此以后,不管白天黑夜、风霜雨雪,他都在这片林子里穿梭,和破坏森林的人斗智斗勇,一晃就是28年。
树苗刚栽下去也就尺把长。马营河南坡的土地,以前全部是庄稼地。成林地之后,满地的蕨麻疯狂地生长了起来。村民养的猪,都跑到林地里拱吃蕨麻,这对林地和幼苗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董成奎每天的工作就是把猪从林地里赶出来,再把地面平整好。连续几年,他一直就在赶猪和平整土地的节奏里反复,一天下来,累得骨头都散架了。
多年以后,林地里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跑到林地里的牲畜,除了猪,还有马牛羊。有的牲口是自己跑进去的,多数是村民专门赶进去吃草的。这样,董成奎的任务就更加繁重了。为了赶牲口,他无数次被村民谩骂羞辱,甚至被人殴打。2000年,一村民将牲口赶到林里,董成奎出面制止。该村民不但不听,反而和他发生了肢体冲突,他的额头被打破。虽然心里苦,但看着幼小的树苗一天天长大,他就觉得,受这些委屈,都是值得的。
在董成奎的精心管护下,幼小的树苗,慢慢长成了大树。但是他的工作任务,却更加辛苦,更加艰巨了。树木没有成材的时候,他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赶牲口、平整土地;树木成材之后,他的工作从白天转到了晚上。本村和周边村子里的人,一到晚上,就到林里偷砍树木。
不管月黑风高,不管下雨下雪,天一黑下来,董成奎就坐不住了,下意识地往林子里跑。他惦记着这片林子,就像惦记着自己的庄稼一样。
“很多时候,晚饭熟了,却找不见阿大的影子。”董成奎的儿子说。
老董是担心偷伐的人,趁着吃饭的空档来作案。等到他一圈子转回来,饭早已冷冰冰的了。冬天热一热再吃,夏天就凉吃了。匆匆吃完剩饭,又到林子里巡查。
一根棍子,一把手电,是董成奎最忠实的伙伴。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他咯吱窝里夹着棍子,拿上手电,跑到林里巡逻。偷伐树木的人,都拿着斧头、镰刀和锯子,所以晚上护林是非常危险的。随着老董年龄渐长,家里人不放心,就陪他一起去巡逻。
“关键是要把人认下。”董成奎说。认下人,跑了也没关系,同样可以向森林公安派出所报案。
这么多年来,经董成奎发现、报案,被森林公安处理的人,少说也有好几十个。
森林防火也是董成奎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些孩子总是到林子里点火玩。一看见冒烟,他就往林子里跑。2009年,有一个孩子在林子里点火,董成奎赶到的时候,一棵一人多高的松树已经被烧完了。他气得火冒三丈,拿树枝打了放火的孩子。由于在气头上,不小心让树枝把孩子的脸上划破了一点皮。为此,孩子的家长和董成奎纠缠不已,要求他陪孩子到医院看病。后来在村支书的劝解下才告一段落。孩子的母亲见他就骂:“让你家八辈子人都守林!”
董成奎是名副其实的的绿山守护人,却因此成了一些村民的眼中钉,几次遭到村民的报复。一次,在他家的一块庄稼地里撒上了野燕麦,几年都没有拔完,致使这块地里的庄稼几年减产。
还有一次,收割完之后,庄稼束子还摞在地里,有人却把马赶了进去,将庄稼束子全部糟蹋光了,导致了那年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只好向亲戚借。
董成奎的老伴以及孩子们多次劝他不要守林了。大人让人骂,孩子们出去也因此让人欺负,还遭人报复,图晦气还是图啥?
董成奎却说:“既然答应人家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好。要不然这么多年的委屈白受了,这么多年的骂也就白挨了。”
他心里想的是,只要这片林子长成了,乡亲们感受到了好处,才会慢慢理解他。
近三十年的护林工作,董成奎的搭档不下10个,但都没有坚持下来。只有他一个人,不论春夏秋冬,不论风霜雨雪,都坚守着这片林子。冬天寒夜漫长,实在冷得受不了的时候,就点一堆火烤一烤,再接着沿着林子查看。
如今,当年尺把长的树苗,都长成了参天大树。但是因此和村民闹下的矛盾,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化解。曾经一度,他被人骂还不算,他的儿子、孙子辈也被人骂。用董成奎的话说,“连晒阳坡的地方都没有”,走到什么地方,骂声就跟到什么地方。直到现在,村里还有三四户人家和董成奎一家不说话。
“我活了一辈子人,三辈子已经叫人骂了。”董成奎说,“不过现在林子成了,村里的风景非常好,看着稀么讲究,心里就很满足。”
董成奎的家正对着南坡的林子。可是他家原来住在山根下面的坝上,不在北坡的半山腰。为了方便护林,他把家搬到了这里。为了盖新房,董成奎的儿子从新城镇买来了木料,不料却被村民诬陷,说是他家利用护林工作之便,砍了林子里的树。县公安局民警在调查之后,才还老董一家以清白。
董成奎有两个荣誉证书,一个是定西、甘南、临夏三地(州)护林联防委员会在1999年颁发的,一个是店子乡党委、政府在2002年颁发的。
“我阿大最宝贝的就是这两个荣誉证书。”董成奎的儿子说。
从1988年到现在,28个年头一晃而过,董成奎也从一个30多岁的青年人,变成了一个62岁的老人。28年来,他几乎是一个义务护林员。一段时间,乡上也给过他一些报酬,但和董成奎一家三代先后付出的艰辛相比,那简直什么都不算。
在村里偶遇村支书朱子清。聊起董成奎,他说:“这个阿爷说的没有。全县的人工林,只有我们村的这一片长成了。不是老董白天黑夜地守着看着,哪里还有一棵树!”
董成奎虽然讲不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的大道理,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心甘情愿,默默付出而不计回报,用28年的时光,专心干了一件事,才有一片840多亩人工林的遮天蔽日,郁郁葱葱。(记者 王力 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