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地区种植的主要作物是青稞、油菜、大豆等
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有一片格桑花开的地方,这里就是美丽淳朴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这里既有广袤的草原,也有连绵的群山,蜿蜒流淌的黄河、成群的牛羊、淳朴的藏族居民构成了一幅独一无二的高原美景。但是这里脆弱的生态环境、发展滞后的经济状况却是困扰着当地政府和人民的一大难题。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甘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985元。单靠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无法让这里的人民甩掉贫困的包袱,走上小康之路。
2012年,天津市和甘肃省签订2012年至2020年《新阶段东西扶贫协作和深化合作框架协议》,设立了天津援甘前方指挥部,对口帮扶甘南藏族自治州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谋求新的发展。截至2014年10月,天津市先后落实到位援助甘南资金9700万元,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人才教育培训等5大类13个项目。
在对口帮扶过程中,天津市以民生优先,资金向基层倾斜的原则,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硬化乡村巷道、修建护田河堤、维修农用便桥涵洞等基础惠民项目。在培育特色经济方面补贴资金,建设了规范化的药材基地、育苗育种中心、牲畜暖棚草棚等特色产业项目,全面对口帮扶支援甘南藏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
平坦结实的路面、干净整洁的村舍、整齐划分的农田……走在甘南州迭部县达拉乡的村间小路上,处处能感受到宁静和谐的氛围。作为红军长征过程中重要会议之一的俄界会议旧址,红色旅游的兴起为这个小小的乡镇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
俄界会议旧址如今成为达拉乡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我们今年村里的道路重新进行了翻新,新建起了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我们这里,村里干农家乐的也比以前多了,红色旅游让我们在平常种地收入以外有了新的增收途径。”桑吉是达拉乡俄界会议旧址纪念馆的一名管理员,他告诉北方网新媒体记者,以前他们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青稞和大豆,而红色旅游则可以每年为村子吸引上万名游客。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让他们腰包鼓了,也带动了他们生活环境的显著变化。
据甘南州委常委、州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范武德介绍,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已经被确定为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近年来,甘南州坚持举生态旗、走生态路、打生态牌,聚焦发力,全力打造旅游精品,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作为新常态下全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
在对口帮扶过程中,天津市通过以“搭建对接平台、培育旅游市场、扶持旅游产业、深化旅游合作”为主题的“津甘东西扶贫协作九色甘南魅力游”系列活动,集中推介甘南旅游线路,向世界介绍甘南州特色旅游资源。
2013年9月,在天津举办的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顺利开幕。活动中,甘南藏族自治州成功举办了旅游资源宣传推介会,以浓郁的藏民族特色为主要元素,围绕“人间净土,户外天堂,九色甘南香巴拉”为主题,推介甘南的旅游资源。期间共与天津18家旅行社签订了旅游合作框架协议。2014年5月,甘南州在天津市举办了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文化资源暨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通过推介会签约项目9项,签约总投资142.4亿元。推介会上,甘南州政府与天津市的机构、企业签订了包括汽车、旅游、大赛活动等多项合作协议,在甘南州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2014年津洽会期间,甘肃展馆布展以“美丽甘南、幸福家园”为主题,突出宣传天津对口帮扶成果、甘南州旅游资源、农畜产品。甘南州16家参展企业组团参加,带来了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有机食品及文化艺术类展品共30大类160多个品种。其中冷冻肉、熟制品牦牛肉、狼毒菌、人参果、高原菇等产品普遍受到了广大天津市民的青睐,展厅曾一度出现人流攒动、排队购买的场景,四天累计销售金额达40多万元。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州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赵凌云说,甘南99%的土地是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我们保护生态和经济发展的矛盾非常突出,所以我们只能发展旅游业,搞旅游扶贫,希望天津能在旅游业的培育方面给予更多有利支持,进一步宣传和推介甘南的旅游业和旅游资源,使旅游业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绿色产业、生态产业。
在甘南州临潭县,每到7月,中药材当归到了盛花期,连片的伞状花朵星星点点点缀在绿色的山坡之上,预示着又一年的丰收。
“种植中药的效益是普通农作物收入的5倍以上,尝到了甜头,村民就开始扩大种植范围了。”临潭县羊永乡白土村村委会主任王神宝从四年前就率先成立了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村民开始种植当归、柴胡、党参、甘草等中药材。一些妇女、老人通过锄草、捡药、晒药等为种植户打工的方式,一个月也能有近2000元的收入。
临潭县羊永乡白土村村民正在晾晒药材
据了解,目前临潭县现有药材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其中当归种植已达10万亩,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中药材产业已成长为临潭县的特色优势产业,已成为临潭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渠道,有力促进了农民脱贫增收。
为了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做大做强临潭中药材产业,临潭县决定走出去,打通中药材产业向外通道,探索药材生产企业与产地结合的现代中药材产业发展模式。在天津市对口支援甘肃工作前方指挥部的大力协助下,州县工作组先后考察走访了天津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美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和天津医药集团3家大型现代中药生产企业,向企业宣传介绍了临潭得天独厚的药材种植条件和药材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展示了临潭县主要种植的药材样品,并留下样品备企业检测药物成份含量。在考察洽谈过程中,3家医药企业一致表示,天津企业将在遵循市场经济基本要素的前提下,优先选用临潭县种植的中药材。目前,这3家医药企业已经赴临潭县考察药材基地情况,协商进一步合作事宜。
据了解,甘南州地处西部地区,教育和医疗人才缺乏。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根据对口援助协议,天津开启了“智援”模式,实施3年免费培养200-300名藏区医学本科生计划,结合甘肃藏区的实际和扶贫攻坚规划,实施向甘南定向免费招生、定向就业服务的“医学生培养计划”。2013年,61名甘南籍学生考取天津医科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2014年,85名甘南籍学生报考天津医科大和天津中医学院。2015年招生人数将进一步增加。
同时,天津还积极开展多渠道的人才培训工作,提升甘南地区人员的从业素质。2015年5月,天津市与甘南达成食品药品人员培训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除了加强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之外,在创新监管理念、提升食药系统检验能力等方面达成合作,进一步提升甘南州人民食品用药安全指数。
舟曲县的小学生在升旗仪式上接受爱国主义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州长赵凌云在接受北方网新媒体记者采访时说,甘南在天津的对口援助下,近年来建成了一大批改善民生的项目,脱贫致富效果显现,一大批甘南人民从中受益。特别是在临潭,十个贫困村都是整个村脱贫,包括水、电、道路、文化、广播电视等项目的陆续完成,让每个村的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极大完善。此外还有夏河的影剧院、合作市的教育项目等一大批援建项目已经在甘南落地开花,结出硕果。这也成为甘南州现在扶贫攻坚工作方面的新亮点,也是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亮点。(北方网新媒体记者段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