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决策管理迈上新台阶
我州着眼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战略定位,立足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调整充实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成立7个州级污染防治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全面形成分工负责、配合协作、齐抓共管的环保工作大格局。从法律和政策层面入手,制定3部条例,编制21个方案规划,出台15个规范性文件,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能力得到提升,制度保障和规划引领得到加强。
我州围绕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大局,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紧盯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强化执法检查,深化部门联动,完善监管机制,建立网格化管理制度,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先行先试。
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提高政治站位,先后召开州级层面整改工作推进会议85次,各级各部门现场督导检查112次,通报预警13次,下发督办通知36期,督办问题120余件,工作约谈19人次,追责问责15人次,确保了各项整改任务深入推进。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410项,正在整改55项,其中历次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未整改完成14项,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41项。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州紧紧围绕实现“农民富、自然美、生态好”的目标,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78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实施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开展66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基础信息调查和农村黑臭水体排查,落实5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项目,划定7187平方公里畜禽养殖禁养区,全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高效利用,农牧村生态环境整体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全域无污染”创建有了新发展
全州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以更高标准推进大气、水、土壤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削减污染存量、遏制污染增量,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着力构建天蓝、水碧、草绿的生态格局。合作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环境革命”金字招牌越来越响亮,“五无甘南”实现一年打响目标。
全面建立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的大气环境管理制度,落实燃煤锅炉改造治理等9项重点任务清单,通过综合治理手段和网格化管理措施,狠抓合作市及各县城区大气污染治理,全州共淘汰整治燃煤锅炉322台921.3蒸吨,建成运行煤炭集中配送一级市场10个。近年来,全州空气质量名列全省前茅,2021年1至11月份空气优良天数328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一。
始终坚持“三水统筹”,科学编制《甘南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专项实施方案》《甘南州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积极创建美丽河湖,碌曲“尕海湿地”成功入围全国优秀案例。各类水体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建成区保持无黑臭水体,“一江三河”流域水质今年提前实现Ⅱ类目标。
打响净土保卫战以来,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和7970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任务,实施3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开展涉镉等重金属排查整治,治理历史遗留废渣24.6万立方米,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全州生态环境部门紧紧围绕“五无甘南”创建,及时制定“全域无污染”实施方案、重点任务清单、实施细则、标准体系等,先后出台了《关于打造“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新甘南名片的实施方案》《关于全力推进创建“五无甘南”的决定》《甘南州纵深推进“五无甘南”创建指导意见》。
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有了新提升
环境监测是做好生态环境工作的“千里眼”“顺风耳”,更是体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水平尺”“度量衡”。近年来,我州建成机动车尾气检测在线监控平台、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平台和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5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微站、8个县市城区省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个大气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以及1个饮用水源辐射环境在线自动监测站,每天获取各类监测数据2000余条,从点到面准确反映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全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提供了数据支撑。
以“6·5”环境日为主线,举办“生态立州”有奖征文活动,开通甘南环保网站、在电视台插播环境宣传公益广告、定期发送移动手机环保短信,设置大型户外宣传牌,将生态环境理念纳入干部在线学习教育范围,编撰藏汉双语《甘南州生态文明教育读本》,创建11所省级绿色学校、7个绿色社区,评定14所州级绿色学校、9个绿色社区,通过大力宣传,群众环保意识更加明显,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
今后,全州生态环境系统将以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为引领,聚焦“六个坚持”,力求在保护优先上下功夫,在绿色发展上做文章,在协同治理上求突破,在重点工作上见实效,在综合监管上用气力,在党建引领上谋发展,确保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