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1日,国新办举行了“残疾人脱贫攻坚中的奋进力量”中外记者见面会,卓尼县藏族残疾姑娘、最美卓尼人、致富带头人、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张雅萍身着卓尼特色三格毛服饰C位出镜,与辛宝同、张银良和解宏德等3位代表一起,围绕“残疾人脱贫攻坚中的奋进力量”同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此次见面会的前8天,12月3日国际残疾人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在残疾人脱贫攻坚这条战线上,经过八年的持续奋斗,我国如期完成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重要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消除了残疾人的绝对贫困。而这,正是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脱贫攻坚的实践经验,它凝聚了中国智慧,彰显了中国力量。
榜样引领时代
典型是标杆,榜样是力量。确立什么样的典型,就明确什么样的标准;树立什么样的榜样,就体现什么样的导向。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典型,是最好的说服,恰恰能够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张雅萍,一位藏族的八零后姑娘,来自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卓尼县丰裕牧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创办就业扶贫车间、巾帼扶贫车间的致富带头人。
她自小患小儿麻痹症,初二时又因父亲遭遇车祸导致终身残疾而被迫辍学,2008年,在叔叔的资助下,她自学考上了甘南藏族综合专业学校,最终圆了读书梦。毕业后,她四处求职打工,应聘酒店前台、去饭馆工作,都因身体原因屡屡受挫,做了2年多的仓库管理员,最终因爬上爬下整理货架身体实在无力承受而辞职。“难道我的人生就要一直这样碌碌无为下去吗?”带着这种不甘,2015年,张雅萍决定回乡创业。
揣着银行贷款和亲戚们东拼七凑来的钱,张雅萍在老家承包了300亩土地种植青稞,没想到扎在地里整整半年,就有了6万多的收益。尝到创业的甜头,第二年,她将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还筹建起卓尼县丰裕牧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不过,第二次创业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从山西拉回的20多头品种牛,因水土不服死了3头;2017年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砸毁了圈舍,光是修缮费用就花了100多万;还有众多社员们对发展前景的顾虑……虽然困难重重,但她从来没想过放弃。
痛定思痛。张雅萍开始学习养殖技术、参加各类培训,带着乡亲们埋头苦干,2018年政府和残联还对合作社进行了资金帮扶,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劳务入股、收购、托管寄养等方式,张雅萍的合作社发展规模越来越大,饲养西门塔尔品种牛、藏羊、湖羊存栏量累计达706头,更是先后带动贫困户85户,其中残疾贫困户32户,非贫困户110户,累计分红达到20余万元。
“作为一个残疾人,能够带动更多贫困户和残疾人在家门口脱贫增收,她感到非常荣幸和骄傲。”说到这些,张雅萍乌黑发亮的眼睛就变成了两个弯弯的月牙,甜甜的笑让人备感温暖。
残疾人脱贫一直是个世界难题,但中国做到了。而残疾人脱贫攻坚中的这股奋进的力量,像寒冬中的暖阳,令人温暖而感动。